本文旨在指導如何將vision transformer (vit) 模型從單標簽多分類任務轉換到多標簽分類任務。核心在于替換原有的`crossentropyloss`為`torch.nn.bcewithlogitsloss`,并確保標簽數(shù)據(jù)格式正確。同時,文章還將探討多標簽分類任務中適用的評估指標與策略,確保模型能夠準確反映其在復雜多標簽場景下的性能。
在深度學習領域,圖像分類任務通常分為單標簽分類和多標簽分類。單標簽分類指一張圖片只屬于一個類別,而多標簽分類則允許一張圖片同時屬于多個類別。當需要將一個為單標簽任務設計的Vision Transformer (ViT) 模型調整為處理多標簽分類任務時,最關鍵的改動在于損失函數(shù)和評估策略。
對于單標簽多分類任務,torch.nn.CrossEntropyLoss是標準的選擇,它結合了LogSoftmax和NLLLoss,適用于互斥類別。然而,在多標簽分類中,由于一個樣本可以同時擁有多個標簽,類別之間不再是互斥關系,因此CrossEntropyLoss不再適用。
1.1 替換為BCEWithLogitsLoss
多標簽分類任務的正確損失函數(shù)是二元交叉熵損失(Binary Cross-Entropy Loss)。PyTorch提供了torch.nn.BCEWithLogitsLoss,它在數(shù)值上更穩(wěn)定,因為它將Sigmoid激活函數(shù)和二元交叉熵損失結合在一起,避免了在計算Sigmoid后再計算對數(shù)時可能出現(xiàn)的數(shù)值溢出問題。
BCEWithLogitsLoss 的工作原理:BCEWithLogitsLoss 期望模型的輸出是“l(fā)ogits”(即未經Sigmoid激活的原始預測分數(shù)),而標簽則是浮點型(通常是0.0或1.0)。對于每個樣本,它會獨立地計算每個類別的二元交叉熵損失,然后將這些損失求平均。
1.2 代碼示例
假設您已經有一個ViT模型,并且其輸出層已經調整為輸出與標簽數(shù)量相匹配的logits(例如,如果您的標簽有7個類別,模型輸出的張量形狀應為 [batch_size, 7])。
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.nn as nn # 假設模型輸出的logits (未經激活的原始預測分數(shù)) # 這里的例子中,batch_size=3,有7個可能的標簽 # logits的形狀應為 [batch_size, num_labels] logits = torch.randn(3, 7) # 示例logits,例如:torch.randn(batch_size, num_labels) # 假設真實的標簽,形狀應與logits相同,且數(shù)據(jù)類型為float # 例如:[0, 1, 1, 0, 0, 1, 0] 表示第一個樣本的標簽 # 注意:標簽必須是浮點型 (float) labels = torch.tensor([ [0, 1, 1, 0, 0, 1, 0], [1, 0, 1, 1, 0, 0, 0], [0, 0, 0, 1, 1, 1, 1] ]).float() # 真實的標簽,必須轉換為float類型 # 初始化BCEWithLogitsLoss loss_fn = nn.BCEWithLogitsLoss() # 計算損失 loss = loss_fn(logits, labels) print(f"計算得到的損失: {loss.item()}") # 原始的計算片段將變?yōu)椋?# pred = model(images.to(device)) # pred現(xiàn)在是logits # labels_float = labels.to(device).float() # 確保標簽是float類型 # loss = loss_fn(pred, labels_float)
重要提示:
在單標簽分類中,通常使用準確率(Accuracy)作為主要評估指標。然而,在多標簽分類中,簡單地計算準確率可能無法全面反映模型性能。我們需要更細致的指標。
2.1 常用評估指標
2.2 預測閾值
由于模型輸出的是logits,為了得到最終的二進制預測(0或1),需要對Sigmoid激活后的概率應用一個閾值。例如,如果 sigmoid(logits) > 0.5,則預測該標簽存在。這個閾值可以根據(jù)任務需求和驗證集性能進行調整。
2.3 評估流程示例
將ViT模型從單標簽分類轉換為多標簽分類,核心在于理解任務性質的變化并相應地調整損失函數(shù)和評估策略。通過使用torch.nn.BCEWithLogitsLoss并確保標簽數(shù)據(jù)格式正確,可以有效地訓練多標簽分類模型。在評估階段,應采用更全面的指標,如F1-Score、精確率和召回率,并考慮合適的預測閾值,以準確衡量模型在復雜多標簽場景下的性能。
以上就是從單標簽到多標簽:ViT模型損失函數(shù)與評估策略調整指南的詳細內容,更多請關注php中文網(wǎng)其它相關文章!
每個人都需要一臺速度更快、更穩(wěn)定的 PC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垃圾文件、舊注冊表數(shù)據(jù)和不必要的后臺進程會占用資源并降低性能。幸運的是,許多工具可以讓 Windows 保持平穩(wěn)運行。
Copyright 2014-2025 http://ipnx.cn/ All Rights Reserved | php.cn | 湘ICP備2023035733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