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
一、 印姓的來源
印姓出自姬姓。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友于鄭,建立鄭國,為伯爵。至鄭穆公有兒子睴,字子印,其子孫在鄭國為卿大夫,以祖字為姓,為印氏。鄭大夫印段,字子石,即子印之孫,其后人世代沿襲為印姓。印姓最早的先祖是黃帝。
二、 印姓的郡望堂號(hào)
【郡望】
馮翊郡:漢武帝置"左馮翊"為三輔之一。三國魏改為馮翊郡,治所在今山西省大荔縣?!咎锰?hào)】
御侮堂:宋朝印應(yīng)飛,官戶部侍郎,淮東總鄰,知鎮(zhèn)江府。元兵圍鄂,應(yīng)飛率師往救,圍遂得解。能抵御外侮,故名"御侮堂"。
三、姓印的歷史名人
印應(yīng)雷:宋朝通州人,知溫州。州卒作亂,人心惶惶。應(yīng)雷不用武力而用計(jì)謀,假借宴請(qǐng),將為首者斬首,余黨皆散。兵亂被平息,百姓免受戰(zhàn)亂之災(zāi),十分佩服。
印寶:字廷用,明朝六合人,成化年間舉人,授重慶通判,升知澧州,終黃州府同知。他做事干練果斷,治標(biāo)治本,講究試銷,以干練著稱于時(shí)。